今年,百里徒步任山河祭英烈活動迎來第30年。固原二中自1995年開啟這一創新之舉以來,這堂別具一格的“行走的思政課”已從一場簡單的活動,發展成為全員參與的課程化實踐,從學校的單體活動演變為家長、社會、學生、教師共同參與的群體活動,影響力從固原走向全國,成為固原品牌、寧夏特色乃至全國經驗。
每年的清明節前后,一屆又一屆學生在凌晨5時踏上征程,他們爬坡越嶺,徒步從學校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園。抵達陵園后,同學們懷著崇敬之情輕輕擦拭墓碑,銘記那些長眠于此的英雄。祭奠儀式結束后,稍作休息便踏上返程,晚上8時許,師生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在學校集合。從天未亮到夜色深,每一名同學都挑戰了自身極限。
“行走的思政課”形成了走前全面準備、走中深度浸潤、走后總結提升三個階段。走前,實現全流程、全方位、全課程跟進。參與的學生要進行為期近60天的體能鍛煉,這已被納入學校體育課程中的生命與健康板塊;音樂老師教學生唱紅歌,并規劃好演唱地點;語文老師編寫相關腳本,活動結束后編排情景劇,融入音樂與表達、語文與藝術元素;地理老師提前探路,介紹行程中自然地理風貌和人文地理特點;生物老師調查生物物種多樣性,介紹如象征堅韌品格的旱柳等;歷史老師、文史專家和老紅軍為學生講述關于寧夏的紅色故事,融入優秀傳統文化,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國防教育等;思政老師更是全程參與。
走中,以班為單位,設立后勤保障組、聯絡組、文藝組、撿拾垃圾組、旗手組等多個組別,培養學生組織協調和團隊協作能力,行走過程中踐行生命與環保、生態與文明教育。到達任山河烈士陵園后,擦拭墓碑、升國旗奏國歌、敬獻花籃、國旗下演講宣誓等活動依次舉行,增強儀式感,深化愛國主義教育,賡續紅色血脈。不少曾經參加活動的少年,如今已步入教師崗位。在每年的活動籌備階段,這些“回歸”的老師們積極投入,以自己當年的經歷,為新一批參與的學生提供細致的指導。他們與學生并肩前行,講述著當年自己在這段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
走后,學生分享感悟心得,收錄成冊。學校以“春之聲、夏之風、秋之實、冬之韻”為主題,推行“四季芳菲”等紅色主題活動,讓紅色教育常態化。“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品格、意志,也增強了教師尤其是思政教師的素養和自信心。2024年,固原二中教師圍繞‘行走的思政課’發表論文近30篇,出版專著近10部,學生也發表了大量作品。”固原二中黨委書記何成江介紹。
固原二中“行走的思政課”,將課堂從教室搬到戶外,以行走為“教師”,山道為“教材”,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鑄魂育人功能,讓思政課更加深入人心,鑄就了獨特而深入人心的育人品牌。(記者 梁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