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溫暖收官,2022年,“幸福大禮包”已在路上。
隨著自治區兩會勝利閉幕,那些隱藏在報告字里行間的,是悄然給全區人民派發出的虎年新春“民生紅包”。
今年,自治區政府將繼續實施民生計劃,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統籌安排資金70億元,繼續辦好人居環境、飲水安全等十個方面28項民生實事。
翻看今年的“幸福大禮包”,內容充實、細節亮眼。代表們紛紛表示,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圍繞著“讓全區人民日子過得更好、生活品質更高”的深厚情懷,讓所有人享受發展的紅利,感受社會進步的溫暖和力量。
關鍵詞 穩定就業增收入
?落細援企穩崗舉措,城鎮新增就業7.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5萬人。
?加大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力度,支持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完成職業技能培訓6萬人次。
代表聲音: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拓展農業多種功能,讓農民更好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等,為我們指明了發展方向和路徑。”焦建鵬代表說。
近年來,借助西吉縣發展鄉村旅游業和休閑農業的東風,焦建鵬的企業發展風生水起,“我們準備在今年4月掛牌成立鄉村振興學院,以此為依托做好鄉村人才培訓工作,一方面積極助力鄉村振興,另一方面通過靈活就業,帶動更多鄉親增收致富。”他說。
關鍵詞 優先發展強教育
?鞏固義務教育“雙減”成效,推進標準化建設、集團化辦學,新增幼兒園學位2600個,新改建中小學校舍14萬平方米,培育自治區級特色普通高中10所。
?實施新時代強師工程,營造尊師重教氛圍,讓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
代表聲音:
“2021年,借‘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的東風,自治區創新素養領航學校、勞動教育示范校、教師專業發展基地校等一大批重點培育項目在隆德二中落地生根,學校在師資配置、軟硬件水平、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取得了新變化、新成效。”古永胡代表說,下一步,將圍繞教育改革持續發力,在推動寧南山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上繼續努力。
關鍵詞 優化服務保健康
?加大“三醫”聯動改革,拓展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擴大藥品、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減輕病患用藥負擔。
?繼續對城鎮低保和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對符合救助條件的患者每位補助1萬元。
代表聲音:
“過去一年,自治區實施了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動,不斷深化綜合醫改,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持續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寧夏群眾就醫越來越方便。希望未來一年,能繼續提升‘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建設水平,推動更多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讓老百姓享受更多健康紅利,提升健康水平。”許敏霞代表說。
關鍵詞 繁榮文化聚人心
?加大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改建提升標準化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示范點105個,開展“送戲下鄉”1600場次。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加快黃河、長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新建多功能運動場20個。
代表聲音:
撒承賢代表說,希望固原市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和厚重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力探索“體育+”融合發展模式,推進體育產業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度融合,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出貢獻。
關鍵詞 兜牢底線惠民生
?強化婦女兒童、失獨家庭、未成年人關愛服務和權益保障,實施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3000戶,對0—6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全免費。
?統籌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公益慈善、城市低保標準每人每月提高50元,農村低保標準每人每年提高960元。
代表聲音:
陳剛代表說,過去一年,自治區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好事、做實事,解決人民的所想所盼,就業、教育、醫保、環境等方面交出了亮麗民生答卷。希望今年持續關注城鄉居民收入問題,增加養老、就業等方面的內容,更加關注中小微企業生存發展和低收入群體增收問題。(記者 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