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安瀾是中華兒女的千年期盼”“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習近平主席2022年新年賀詞,一語道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至簡大道。對于身負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時代重任的寧夏來說,更應深刻領會這番殷殷囑托的重大意義和分量。
生態環境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無論是黃河長江“母親河”,還是碧波蕩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魯藏布江;無論是南水北調的世紀工程,還是塞罕壩林場的“綠色地圖”;無論是云南大象北上南歸,還是藏羚羊繁衍遷徙……這些都昭示著,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思路變,天地闊;觀念轉,氣象新。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乜次覅^近年來的發展,從生態立區到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從賀蘭山重披綠裝到黃河寧夏段水質實現Ⅱ類出Ⅱ類進,從銀川再現“七十二連湖”盛景到固原群眾依靠綠水青山走上致富路,寧夏砥礪奮進的畫卷中,點點滴滴都在詮釋著“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轉變,一筆一劃都生動映射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深刻認知。
行百里者半九十。踏上2022年新征程,我們不會滿足于眼前的成績,前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如既往地把綠色生態視作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將綠色發展共識轉化為積極行動與巨大合力,讓“美麗中國”“碳達峰”“美麗新寧夏”“先行區建設”等一道道必答題在生產生活各個領域寫出完美答案,我們就一定能進入“人與青山兩不負”的境界,在“建設美麗新寧夏 共圓偉大中國夢”的道路上揚帆遠航。(虎 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