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黃河平羅段兩岸生機勃勃,成千上萬只豆雁、灰鶴、赤麻鴨等越冬的候鳥在此集結,它們或盤旋于天際,或棲息于濕地,與蜿蜒的黃河、金色的蘆葦交織成景。如今,這里已成為候鳥遷飛路線上的重要驛站。 近年來,石嘴山市大力實施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通過退耕還濕、清淤疏浚、植被恢復等措施,使干涸的鹽堿灘變為水草豐茂的濕地,全市濕地面積已超過60萬畝,并先后建立7個濕地型自然保護地。同時,建立“河長+檢察長+警長”聯動機制,對候鳥棲息地實施24小時動態監測;林業部門聯合科研機構開展鳥類環志工作,為丹頂鶴、黑嘴鷗等珍稀鳥類佩戴標識,追蹤其遷徙路徑,為全球候鳥保護提供數據支持。如今,灰鶴、豆雁等越冬鳥類數量逐年攀升,這個冬季僅觀測到的豆雁已超2萬只,黑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頻繁現身。(通訊員 岳昌鴻)
【編輯】:張海燕
【責任編輯】:鄒煒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