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綠色發展,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為慶祝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題詞:“建設美麗新寧夏 共圓偉大中國夢”。建設美麗新寧夏是總書記的囑托、是新時代的使命、是老百姓的愿望,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精心呵護母親河,堅決保護賀蘭山,全力守好六盤山,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美的美麗寧夏。
今年自治區一號文件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全面梳理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任務清單,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
要強化村莊規劃引領。在明確集聚提升、特色保護、城郊融合、搬遷撤并、整治改善村莊類型基礎上,統籌考慮村莊布局、產業發展、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綠化等,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2020年實現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規劃應編盡編。推進美麗小城鎮、美麗村莊建設,啟動傳統村落保護和抗震宜居農房改造項目,提高中心鎮(村)聚集能力和人口承載力。
要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干凈整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要穩步推進廁所革命,依據山川條件確定不同改廁模式,條件具備的村莊糞污接入市政排水管網或小型污水處理站集中統一處理。2020年完成10萬戶改廁任務。在城郊村和人口規模較大中心村同步推進廁所改造和污水治理。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推廣路長制、巷長制,推進村莊河湖、道路、綠化、垃圾、公共設施綜合整治,統籌解決村莊垃圾、臟亂環境、黑臭水體問題。實施垃圾分類處理,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管護,構建農村人居環境運維長效機制。全面推行房前屋后衛生環境“三包”責任制。
要加大農村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實施最嚴格的黃河生態治理與修復制度,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確保全區劣Ⅴ類水體全面穩定消除。鞏固“三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成果。加大農田林網補植補造,綠化美化田園鄉村。加大補播改良和退牧還草,推進草原生態修復。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遞減。扎實推進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農用殘膜基本資源化利用,實現養殖集中區和規模化養殖戶糞污集中處置。
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建設。完善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嚴格保護鄉村生態環境,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鄉村振興全過程。要健全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政策體系,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科學適度有序的農業空間布局體系,切實改變農業過度依賴資源消耗的發展模式。持續推進森林、濕地、流域、農田、城市五大生態系統建設,擴大綠色空間,建設美麗家園。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完善綠色發展長效投入機制、科學決策機制、政績考核機制、責任追究機制,健全中央統籌指導、地方狠抓落實的推進機制,嚴格用制度管權治吏、護藍增綠,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的生命線。(記者 張 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