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自治區一號文件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明確提出補上“三農”短板的任務舉措。
農業農村基礎差、底子薄、發展滯后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基礎設施仍然是發展的明顯短板。要鞏固提升農村道路和飲水安全,建好“四好農村路”,有序推進人口上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提升農村道路暢通水平,健全“建設、養護、管理、運營”協調發展。建成紅寺堡、固海揚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推廣彭陽縣“互聯網+人飲”模式,到2020年全區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實現穩定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要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建立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結對幫扶機制,辦好鄉鎮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提升農村義務教育質量,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基本實現農村中小學在線互動課堂建設全覆蓋。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完善鄉村教師優待政策,實現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看病遠、看病難、看病貴仍然是當前農民群眾最急迫解決的現實問題。要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服務保障水平,推進標準化鄉村衛生院(室)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建設,加快縣域綜合醫改,推進縣域醫療衛生中心建設,普及遠程醫療服務。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適當簡化本科及以上學歷醫學畢業生或者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招聘程序。對應聘到艱苦邊遠地區鄉村工作的應屆高校醫學畢業生,給予大學期間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各地盤活用好基層衛生機構現有編制資源,鄉鎮衛生院可優先聘用符合條件的村醫。完善三級醫院對口支援貧困縣醫院工作機制,確??h域就診率達到85%以上。將大病保險政策范圍內最低報銷比例提高到60%,把更多救命救急藥品納入醫保。
農村不僅要推動物質文明的深化發展,更要推動鄉村精神文明的高度繁榮。要增強群眾公共文化服務獲得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鄉村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水平。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群眾性文體活動品牌。大力推廣“文化大篷車”經驗,開展寓教于樂、群眾喜聞樂見的送戲下鄉、送文化下鄉活動,實現流動文化服務常態化。實施鄉村文化人才培養工程,推進農民文化大院特色化、民間文藝團隊多樣化發展。
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任務。要加強農村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人員參保擴面計劃,力爭實現法定參保人群全覆蓋。合理提高低保等社會救助水平,穩步推進低保審批權下放至鄉鎮改革,完善審核審批程序。全面落實農村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和困境兒童救助政策,強化兜底保障。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事業,加大農村老飯桌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提升服務水平。
需要明確的是,補短板要對照全面小康定性定量指標找出短板。我區農村情況差別比較大,短板也不盡一致。有的指標從全區看是短板,但一些地方已經達到了;有些指標從全區看已經總體完成,但個別地方仍然差距較大。各地要根據自身實際認真查找,既不要簡單地套用全國、全區的短板,更不能脫離實際、擅自加碼,補現代化的短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對找出來的短板,逐項拿出針對性政策舉措,建立臺賬,倒排工期,掛圖作戰,一件一件抓好落實、抓出成效,確保如期全面補齊。(記者 張瑛)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