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堅持因地制宜、守正創新,找到自己的“氣候密碼”,那些曾經的發展短板完全可以轉化為特色發展優勢。
“燒烤模式”席卷全國,但有些地方卻清涼依舊。
六盤山下,2025中國山地越野公開賽(固原站)暨第一屆六盤山越野賽激戰正酣,2380名越野健兒逐峰而上。高山峽谷、濕地草原、丹霞地貌……“四色固原”的生態魅力與“18℃夏天”的清涼舒適不期而遇,不少選手表示“固原18℃的夏天果然名不虛傳!”
涇源縣興盛鄉,山風中夾雜著草木的清香,山水間充斥著濃郁的負氧離子,云霧在蒼翠峰林間流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吸引大批游客來此避暑休閑,打卡“18℃夏天”,感嘆“晚上睡覺居然要蓋棉被!”
隆德縣紅崖村,一排排民房錯落有致,農家客棧、手工作坊古韻猶存,鳥鳴啾啾、溪流潺潺,大自然賦予的“冷資源”被轉化為了文旅產業的“熱經濟”,成為游客追捧的“避暑勝地”……
熱浪滾滾的盛夏時節,固原市正依托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書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這里18℃的平均氣溫,為發展清涼經濟、避暑經濟賦予了無限可能,不僅為當地群眾開辟了增收新渠道,更蹚出了一條生態脆弱地區綠色轉型的產業發展之路。
固原市的智慧,首在精準識“涼”。翻開中國氣候地圖,固原的區位優勢躍然紙上:地處北緯35°,六盤山2500米的海拔高度形成天然屏障,茂密森林覆蓋率超80%,夏季相對濕度保持在60%左右,“天然水塔+綠色空調”的“黃金組合”造就了天然空調般的宜居環境。固原市敏銳捕捉到了“高溫”效應下的消費新機遇。從建設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避暑基地,到打造須彌圣境·丹霞石窟的時空穿越之旅;從開發紅色六盤·長征路上的清涼課堂,到“18℃夏天”IP聲名遠播……“夏日清涼”逐漸成為當地撬動發展的金鑰匙。
固原市的智慧,更在緊抓避暑經濟之“熱”,做足“清涼+”深度文章。比如,在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將避暑與森林康養、紅色研學、生態課堂等巧妙相融;在隆德縣老巷子民俗文化村,把當地剪紙、口弦等非遺技藝,精心嵌入旅游體驗,讓游客的清涼之旅滿載文化馨香;還有,依托冷涼氣候,力促冷涼蔬菜、高原食用菌蓬勃生長,托舉“六盤山”綠色品牌香飄遠方,讓游客餐桌上的土雞、野菇轉身就成了返程時熱購的伴手禮……涼爽的氣候固然是獨特優勢,但倘若止步于“賣涼風”,而不是做足“清涼+”的深度文章、延展產業鏈,固原市又如何能在以“涼”為引、多業共榮的融合之路上越走越遠?
從“苦甲天下”到“清涼熱土”,固原的避暑經濟風生水起。事實證明,做活做精這篇文章,就要在彰顯特色上下足功夫。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夏時指出,“寧夏地理環境和資源稟賦獨特,要走特色化、差異化的產業發展路子”,“加強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積極發展特色旅游、全域旅游”。向上對標總書記要求、向下結合固原發展實際,我們無疑能更為深刻地理解特色優勢產業的“威力”,也更加明白,只要堅持因地制宜、守正創新,找到自己的“氣候密碼”,那些曾經的發展短板完全可以轉化為特色發展優勢;也唯有深挖自身獨特稟賦,運用創新思維,發掘比較優勢,才能獨具“個性”,形成自成一體的吸引力。
如今,干勁正酣的固原市正嘗試將“18℃夏天”的IP延伸至秋季觀星、冬季溫泉等領域。這場“涼爽革命”才剛剛開始。(宮煒煒)